
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炒股配资股票,东北野战军的火炮配置对比国民党军的火炮,展现了不同的优势与差距。以下是对当时各方大口径火炮(100毫米以上)数量的简要分析。
东北野战军的火炮配置:
根据历史资料,东北野战军拥有大量大口径火炮,包括:
- 日式96式150毫米榴弹炮 18门
- 日式92式105毫米加农炮 7门
- 日式91式105毫米榴弹炮 47门
- 辽式14式“十榴”炮 10门
-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 14门
这些大口径火炮合计约为 96门。这些火炮的优势之一是它们的机动性,尤其是经过改装的150毫米榴弹炮可以通过拖车摩托化移动,参战频率较高。
展开剩余73%国民党军的火炮配置:
在东北战场上,国民党军也配备了不少大口径火炮。具体来说,他们有:
- 炮兵第7团 装备 日式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30门
- 炮兵第12团 配备 美式155毫米榴弹炮 36门(为当时东北战场上口径最大的重炮)
- 新1军 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配有 8门 榴弹炮
- 新6军 有 8门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
- 第71军 拥有 4门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
- 第53军 保留了 12门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
- 整编第207师 装备 4门 日式105毫米榴弹炮
- 增调的第54军 配备 12门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
- 徐州增援的炮兵第13团 配备 7门 美式105毫米榴弹炮
因此,国民党军大口径火炮的总数约为 121门,其中包括了 155毫米 和 150毫米 口径的大炮,数量上对比东野略有优势,尤其是在150毫米和155毫米口径上。
国民党军后勤问题:
尽管国民党军在数量上略有优势,但后勤问题较为严重。摩托化炮兵团因缺乏燃料,导致无法充分发挥作用。而骡马牵引的炮兵团则因为缺乏骡马,机动性较差,造成出动率不高。
东野的火炮优势:
东野的火炮虽然在总数上稍逊,但它们的机动性和勤务能力优于国民党军。尤其是 150毫米榴弹炮 在经过改装后可以进行摩托化牵引,参战频率较高。除此之外,东野在 野炮 和 山炮 方面也具备了明显的数量优势,而且这些火炮能够集中使用,在 锦州攻城 阶段发挥了重要的攻坚作用。
结果与战后收获:
国民党军的大口径火炮主要集结在沈阳,随着战斗的进行,廖耀湘兵团带走了大部分的重炮,而沈阳则留下了部分炮火。战后,东北野战军缴获了大量的重型火炮,特别是在辽西和沈阳地区,东野获得了大量的 155毫米 和 150毫米 榴弹炮,这些火炮被重新整合到机动炮兵部队中,并在随后的入关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总结来说炒股配资股票,虽然国民党军在火炮数量上略有优势,但由于后勤困难和火炮机动性差,无法充分发挥其重炮优势。而东北野战军则通过更高的机动性和战术运用,充分利用了火炮在战役中的关键作用,最终在辽沈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。
发布于:天津市掘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